铜鼓是一种可以移动的器物,从它产生的那一刻起,就被人们带着流动。除了在使用它的民族之间流传以外,还通过掳掠、赏赐、贡纳、买卖等手段流传到不是使用铜鼓的地区去。这就使我们看到,除了铜鼓分布区外,在铜鼓分布区之外的许多国家、许多城市也有铜鼓遗存。
平南铜鼓流襄汉
唐朝咸通年间(860~874年),幽州人张直方被贬作龚州(今广西平南县)刺史。他到任后,组织修葺州城,无意中挖出一个铜鼓。张直方任满之后,想把这个铜鼓带回京城长安。车载船装,好不容易运到湖北襄阳,反以为是无用之物,就把它送给当地的延庆寺了。三十年后,刘恂到广州任司马,路过襄汉,仍见到这个铜鼓悬挂在延庆寺斋室,作木鱼敲打。
平南这个地方至今还经常从地下挖出铜鼓,1972年出土一个,高52.5厘米,鼓面直径76厘米,鼓面上环列四只大青蛙,青蛙背上各驮一只小乌龟,每两只青蛙之间另外还有一只大乌龟,其时代属于东汉。张直方带到湖北襄汉去的铜鼓,很可能就是这类铜鼓。
灵山铜鼓留温州
据民国《灵山县志》记载:光绪二十年,灵山县大化村人掘出一个铜鼓,被当时的知县阮萃恩购去。
阮萃恩是温岭(今温州)泽库人。阮萃恩任灵山知县时,合理地解决了当地施、杨两姓的一个积案,当地平山村的父老为了感谢他,抬来一个铜鼓送给他。后来阮萃恩把这个铜鼓带回浙江老家,作为传家之宝加以收藏。《太平续志》附有阮萃恩自已撰写的一份记录,说这面铜鼓是在一座有龙神庙的大山山下掘得的,鼓面中心如车毂,有太阳纹10芒,鼓面中心以外有10余晕花纹,每层缕纹各异,如古钱,如织簟,如水波,如龟坼,如花碎瓣等等,不可名状,盖四围有六蟾蜍,近鼓心处有捶击痕。试敲击之,镗鞳之声彻于户外。
阮萃恩带回的这个铜鼓,现在仍收藏在温州博物馆内。但是,《灵山县志》记载说,这面铜鼓是大化村人掘得,被知县阮萃恩“购去”。阮萃恩自述则说是当地人士为感谢他,奉送给他。但不管怎么样,一个灵山出土的铜鼓,确确实实地流落到温州去了。
温州博物馆还收藏一个也是从广西带回的铜鼓。浙江瑞安人孙锵鸣于道光二十九年曾主试广西,留督学政,得到一个铜鼓。其胞兄孙衣言于光绪十四年建藏书楼,收藏甚丰,铜鼓也就转到了他的名下。
其实早在乾隆时期,就有人从广西将铜鼓带往浙江了。其中有浙江太平县长屿人李南湖,乾隆二十一年以州同职发往广西,并曾随使节出使安南(今越南)。李南湖从柳州获得一个铜鼓。这个铜鼓不到15公斤,鼓面有3晕乳钉纹,有游旗纹(旗炮箭),应是麻江型铜鼓,“或云诸葛忠武遗物,或云马伏波征蛮时所留也。其家至今宝之”。
扑朔迷离“银岛鼓”
奥地利学者黑格尔在1902年出版的《东南亚古代金属鼓》一书中,记载了一个“银岛鼓”:1896年7月23日,奥地利驻上海领事哈斯接到罗逊鲍姆寄自江苏镇江的一封信,信中附有这个铜鼓的侧身照片,说此鼓放在银岛庙宇里。信中说此鼓是约200年前,由一个道台作为赠品送给这个庙宇的。从道光年间广西巡抚梁章钜编的《铜鼓联吟集》所载有关铜鼓歌看,这个赠送铜鼓的道台,应是河道张芥航。梁章钜诗说:“忆为焦山供长物,隔江酬唱岁在庚”。说他在江苏任布政使时,为河道给焦山寺送铜鼓的事作过诗。《焦山诗汇》载有几首关于粤西(广西)铜鼓入焦山的诗,反映出这个铜鼓的来历。
有一位曲阜孔府后裔,时任内阁中书的孔宪彝,写有一首《张诗舲方伯以伏波铜鼓送焦山寺中,作诗纪事,依韵和之》。这首诗详述了汉伏波鼓的来历,河督张公送鼓来焦山的经过,人们对这件古文物的钟爱,与寺中原有诸葛鼓、阮元所赠汉鼎,同为镇寺之宝的盛况,辞简意明。“此鼓流传自峤南”,“张公得之桂岭西”,明明白白地说,这个铜鼓出自广西。
千年长伴武侯祠
在隆中武侯祠大殿东北角,有一座铜鼓台。此铜鼓台是民国二十二年刘骥为安放铜鼓所建。所安放的铜鼓是清同治初年(1862年)在广西出土的,由广西藩司(布政使)李承恩捐给武侯祠。此鼓横架在木座上,可敲打作乐,倒放可作炊具煮饭,一物二用。1936年《良友》杂志在“三国史迹”栏中,刊出这个铜鼓的照片,照片下方用中英两种文字说明曰:“孔明七擒孟获时所用铜鼓,上有青天白日形徽。蒋委员长见而善之,为建亭而藏焉。”可见蒋介石曾到过隆中武侯祠,看到过这个铜鼓,并交代修建铜鼓亭加以保护。但说此铜鼓是诸葛孔明七擒孟获所用,则附会了历史传闻。
在四川成都南郊,有一座全国规模最大的武侯祠,在诸葛亮塑像前陈列着大小三个铜鼓。两个较小的铜鼓都是麻江型,右侧一个较大的铜鼓是灵山型。木架上刻“咸丰辛酉年置”字样,鼓面中心太阳纹8芒,晕圈饰鸟纹、变形羽人纹及四出钱纹,边缘铸有三足青蛙六组,累蹲蛙与单蛙相间,逆时针环列,应是广西铜鼓。
珠散星落遍神州
明清以来,铜鼓被携往他乡的事例不胜枚举。北京、上海、武汉、南京、杭州、福州、厦门等大中城市的博物馆、大学或其他研究机关里收藏的铜鼓中,也有广西铜鼓。
北京
北京有许多研究机关珍藏铜鼓。这些铜鼓都是从外地流入的。北京是明清王朝的国都,地方官员向中央王朝进贡方物就有铜鼓一项,还有其他一些渠道也会将铜鼓携往北京。
故宫博物院有铜鼓25个,除4个是皇宫旧藏外,其他都是1949年以后收藏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有铜鼓19个,其中在它的通史陈列部展出的一个五铢钱纹铜鼓,是1953年在岑溪县城修公路时挖出的,1959年上调到北京。西林县普驮粮站西汉铜鼓墓出土四个铜鼓,其中一个翔鹭纹铜鼓于1989年也上调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博物馆有铜鼓10个,其中一个铜鼓是中央民族调查团从壮族地区征集到的。
上海
上海博物馆收藏铜鼓220多个,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广西、贵州、云南等省区的铜鼓,不断作为废杂铜卖给收购部门,然后调拨到上海、北京、天津等大城市,上海博物馆经常派人从上海冶炼厂的废杂铜中鉴选出铜鼓,这些铜鼓绝大部分来自广西和贵州。有一个铜鼓,在鼓身内壁保留了一段墨书文字:“广西蒙垌大队第六生产队社员刘明荣、顾绍雄,在1962年4月20日下午2时半,在尿岗堆岭嘴开荒种木薯挖出。”这面铜鼓厚重坚实,满布云雷纹,是云开大山区特有的大铜鼓。查此“蒙垌大队”,隶属广西贵县(今贵港市)桥圩公社(今桥圩乡),说明这个铜鼓是从广西来的。现上海博物馆青铜器馆展出六个铜鼓,其中一个面径143厘米的北流型铜鼓,是仅次于北流水埇庵铜鼓之王、在世界铜鼓排名中是第二大的大铜鼓。
福建
福建晋江县文昌庙中有一个铜鼓,据《福建通志》记载,是“乾隆中吾乡人得于广西怀远县者”。清之怀远县即今之三江侗族自治县。又据福建《南安县志》记载:南安县黄龙新步乡的一个铜鼓,是乾隆嘉庆年间生员吴锦骏,在广西开典铺。有一天走到郊外,在一个山坡上,看到当地村民挖得两个铜鼓,他花重金买了其中的一个,后来运回老家,筑铜鼓亭把它保藏起来,世守为传家宝器。
山东
山东临沂市博物馆珍藏一个铜鼓,残重38.75公斤。这面铜鼓原为临沂市东村世族大家王殿麟后人所藏。王殿麟 “以知县需次广西”,先后在武缘(今武鸣)、昭平、隆安等地做官,这是他从广西弄回山东的。山东苍山县图书馆收藏一个铜鼓,原是苍山大族宋家之物。据《临沂县志》记载:宋澍之外甥王寿,“以县令分发广西,历任柳城知县,洊擢龙胜通判,平乐同知,借辅云南楚雄州知州,置大理知府”。王寿“宦游四十年”,所到之处都是铜鼓产地,这个铜鼓可能就是他从广西带回山东,作为礼物送给他的舅父宋澍的。
广东
广西的铜鼓也不断流入了近邻广东。光绪年间,宾阳黎塘农民耕山得一个铜鼓,被广东人买走;清末,广东普宁人方耀,在广西获得两个铜鼓带回老家。在广东恩平县杨桥聂小学陈列的一个铜鼓,是民国十年从南宁被带回恩平的。广东省博物馆现藏一个有“万代进宝,永世家财”铭文的铜鼓,内壁有墨书文字注明来自广西宣化(今南宁)。灵山县绿水村出土的那面典型的灵山型铜鼓,也被收藏在广东省博物馆。
台湾
台湾也有铜鼓十多个。其中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系的一个铜鼓,与广西浔江流域出土的冷水冲型铜鼓相同。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铜鼓,都是前中央博物院接收奉天行宫的古物,其中一个大铜鼓鼓面除有四只青蛙塑像之外,还有立鸟一双,显系广西浔江流域的冷水冲型铜鼓。台湾省立博物馆旧藏六面铜鼓,根据登记册知道,这些铜鼓原是日本占领台湾时留下来的,其中一个面缘有三蛙三牛塑像,是产自广西浔江流域的典型的冷水冲型浔江式鼓。
漂洋过海传美欧
日本的许多博物馆和大学里收藏有铜鼓。从这些铜鼓的形制来看,有北流型的、灵山型的,有冷水冲型的、麻江型的,也有西盟型的,其中不乏来自中国广西。东京出光美术馆有一个铜鼓,通高64厘米,口径81厘米,鼓面突出鼓颈,但仍在胸部最大径之内,胸部圆突,但较偏矮,腰较长,足较高,胸腰间有两对辫耳,鼓面边缘有四只大的青蛙塑像。从形态来看,与左江、邕江流域的冷水冲型邕江式铜鼓相似。在其腰部的兽纹之上,錾刻有9行汉字,从铭文可知,这个铜鼓,清嘉庆十四年供奉在广西大新县境某个寺庙里的,不知何时流落到日本。东京庆应大学所藏的铜鼓,胸腰间有四个宽扁大耳和两个窄条小耳,其外分别饰翔鹭纹、变形羽人纹、复线角形纹、复线交叉纹、同心圆纹、栉纹、羽纹、眼纹,边沿有青蛙塑像四只,另有小狗、小鸟塑像各一只,应是中国黔江、浔江流域铜鼓。京都藤井有邻馆展出四面铜鼓,依次是北流型、灵山型、冷水冲型和麻江型,主人在说明卡上将前面三个铜鼓都标示“中国广西南部出土”。
在欧洲、美洲许多大城市都珍藏着古代铜鼓。维也纳皇家博物馆一个铜鼓来自广西。据卖主说,他去广西购药途中,看到有人从山上挖出一个色泽灿烂的铜鼓,就用一大笔费用把它买下来,运到上海,1892年皇家博物馆通过当时的上海领事哈斯买到。
在德国柏林博物院收藏一个大铜鼓,也是德国雷克斯公司在广西南宁购得的,应是广西南部地区出土的铜鼓,后来运到桂林再运往欧洲,黑格尔称此鼓为“南宁府大鼓”,此鼓面径127厘米,鼓面有青蛙塑像六组,其中二组累蹲,鼓壁下缘(即足部)有两只鸟塑像,应是灵山型铜鼓。
美国芝加哥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中国展厅至今还陈列着一个灵山型铜鼓。这面铜鼓置放在一个六角形的红木座垫上,在整个展厅中相当显眼。鼓面中心略微隆起,周围有向外辐射的光芒和浮雕图案,边缘有六只青蛙,鼓身两侧有两对耳。整个造型厚实庄重,对称和谐,起伏有序,遍体纹饰十分优美。轻轻一敲,音色雄浑铿锵。
2005年3月,一位在美国从事中国古代青铜器研究的学者,在美国弗莱尔美术馆发现一个灵山型铜鼓,面径118~120厘米,高71厘米,鼓面6蛙叠踞,另有虫纹、圆孔钱纹、四出钱纹和云纹,鼓耳下方足部有小鸟塑像。这位学者还说,在赛克勒艺术馆也有一个灵山型铜鼓。
八桂铜鼓不胫而走,流散到世界各个角落。
更多广西特色礼品请咨询:http://www.grylp.com/